大腦活動和運用習慣的培養(yǎng),與注意力培養(yǎng)所用的手段完全相同。可以通過訓練孩子辛勤學習,來提高他們大腦反應的速度。教師本人應該機警敏捷,要求孩子快速地回答、敏捷地思考、迅速地完成作業(yè)。
烏龜比兔子跑得慢,所以必須對烏龜加以訓練,每天速度提高一點,一直堅持朝著敏銳的理解力和快速的行為努力,這對于我們達到目標有極大的幫助。還有專心,必須避免孩子陷入消極的情緒狀態(tài)之中。如“哦,我真是討厭算術”,或者“我真討厭歷史”,必須激發(fā)他們的熱情,讓他們懂得,他們的前景非常美妙,而且廣闊。這樣他們就會為了自己的前景,持久地、不知疲倦地、專心地持續(xù)下去,而且還能保持注意力和努力不會時冷時熱或者逐漸消退。
心理學家懂得,大腦的活動有不同的名稱,也被劃分為不同的運動。從教育角度來講,我們可以稱之為思維,這是相當準確的。但是,我所說的思維,是表示頭腦中真正有意識的努力,而不是那些不經(jīng)努力的胡思亂想。
為了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,孩子們所有的課程或多或少都存在某種程度難以承受的訓練。課程的編排要科學,首先是對智力要求更高的課程,最后是較為機械的練習的課程,那些令人愉悅的對想象力進行訓練的課程,應排在理智的推理之后。還需說一點,孩子的課本為了培養(yǎng)滑稽愚蠢的東西,卻犧牲了更好的東西,這的確令人惋惜。
孩子和父母都習慣于顛倒教育的過程。常常是孩子問“為什么”,父母來回答,把這認為是孩子思維的證明。這是思維的一些輕微的表露,也是頭腦思維最淺層、最輕微的努力。正確的應該讓父母問“為什么”,孩子去努力地回答。當孩子在腦袋中地思考幾遍問題之后,父母最后告訴他原因,這樣才是正確的做法,還能讓孩子記住答案。
父母們還可以借助散步的時間,提出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讓孩子去思考,比如“為什么樹葉飄在水上,小石頭卻沉入水中”,類似的問題,等等。